灶王送福不夠?營養(yǎng)大米來湊!
2021-02-04 來自: 黑龍江省肇源縣鯰魚溝實業(yè)集團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(shù):5944
小
年

臘月二十三就是小年,民間有諺語道
二十三糖瓜粘,二十四寫福字,
二十五掃塵土,二十六割大肉,
二十七殺小雞,二十八把面發(fā),
二十九對聯(lián)貼門口,三十晚上熬一宿,
大年初一扭一扭。
小年通常被視為大年的開始,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、掃塵、祭灶等,準備干干凈凈和和美美過個好年,表達了人們一種辭舊迎新、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。
祭拜灶王
灶王請進門,福氣有精神/
祭灶,是小年這一天重要的活動,除了供奉糖瓜、糕點,還要換灶神畫像。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,家家戶戶也都要"請"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。

民間傳說每年小年這天,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,讓玉皇大帝賞罰。所以需要用各種美食來招待,讓灶王爺幫著說好話。
從而就有了“臘月二十三,灶君爺爺您上天;嘴里吃了糖餳飯,玉皇面前免開言;回到咱家過大年,有米有面有衣穿。”這樣的民間歌謠。

小年吃啥
糖瓜米餅和五谷,想吃啥有啥/
北方有著“二十三,糖瓜粘,灶君老爺要上天。”據(jù)說灶王吃了糖,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,保佑全家興旺發(fā)達。除了糖瓜,北方還會吃餃子,給灶王擺上稻谷、麥子、大豆、玉米等糧食。

廣西武宣、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。以大米和糯米做主料,花生、芝麻、白糖作配料,放入模具打制成圓形,再經(jīng)高溫蒸熟,吃起來別有風味,有“團團圓圓”的寓意。

蕪湖地區(qū)的居民,在小年當天會制作炒米糖。這是一種用糖稀將炒制后的大米黏在一起的方塊糖,用來招待灶王爺。送走灶王爺時,為了防止灶王爺在路上挨餓,會用糯米和面做面皮,放上各種餡料,寓意美滿團圓一帆風順。

關(guān)中地區(qū)過小年時,將烙好的餅撕成小塊,加上麥粒、大米、大豆等各種糧食,一起撒到天上。希望灶王爺吃飽喝足的離開,來年再把五谷豐登家宅興旺的好福氣帶回來。

家肥屋潤
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/
小年這些傳統(tǒng)的民俗,是不是勾起了你親友相伴闔家歡聚的美好記憶,已經(jīng)迫不及待的想要背起行囊回到家鄉(xiāng)與親朋相聚。

無論是小年祭拜灶王爺,還是大年春節(jié)闔家歡聚,家家戶戶都離不開大米,有了家鄉(xiāng)味的大米飯,才算是幸福美滿的團圓啊。
過了小年就是中國傳統(tǒng)的春節(jié),記得帶上一份踏實淳樸,具有家鄉(xiāng)味的鯰魚溝堿地大米。送親訪友蒸一碗彈糯醇香的白米飯,吃一口家人烹制的家常菜,一起歡喜和樂過一個幸福的大年。
“好問和羹心事,炊香到處春回。”人間煙火裊裊,其樂融融團圓。